文化
两棵柿树
老家多柿树,但果小味道涩,没人喜欢吃。后来,有位宋师傅从他的家乡带来两棵小柿树,栽种在供销社宿舍的院子里。他逢人就夸耀:“这是我老家的甜柿子,成熟了可直接吃。”
院子的东西两头分别住着供销社的两位老职工,一位就是宋师傅,另一位是王师傅。宋师傅将两棵柿树栽种在院子的东西两头,还用石头砌了护栏。柿树栽好后,他对住在西头的王师傅说:“老王头,栽在东头的树由我管理,栽在西头的树你来管理,我俩比比,看谁的柿树长得好、结果多。”王师傅接过话茬说:“好啊!老宋头,比试就比试。”
此后,两位师傅就较上劲了!宋师傅凭着小时候跟着父亲管理柿树的经验,适时地给柿树培土、施肥、浇水。王师傅则买来一本《果树栽培技术》科普书,一字一句仔细阅读,按照书上介绍的程序和方法严格操作。在两位师傅的精心呵护下,小树苗很快适应当地土壤、气候,长得枝繁叶茂。
柿树如期开花、挂果,两位师傅高兴不已。柿果长到拇指大的时候,俩人踮起脚交替数了3遍,两棵树的果子数量相差无几,俩人笑得眯缝了眼。
随着阳光雨露的滋养,加上农家肥的作用,柿果长大了,颜色也开始由青变黄。眼看柿果收获在望,却招来了一群馋嘴的孩童。每天放学后,都有孩子从柿树下经过。路过东头时,有胆大的孩子拾起小石头,瞄准个大的柿子砸去……这时便能听到宋师傅一声大喊:“哪个娃,胆敢偷摘我的柿子!”说罢,抄起一根细竹竿追了过来,孩子们见状嬉闹着逃开了。
东头的柿子摘不着,孩子们便来到西头,随着一阵石子砸木棍敲,柿子落到了地上。听到声响的王师傅从屋里走了出来,想制止也没办法,孩子们边走边啃柿子:“怎么这么涩呀,还说是甜柿子呢,骗人!”随即,这些没成熟的柿子被扔在地上,看着真叫人心疼。
又过了些日子,随着寒露的到来,柿果经过霜打后越发红艳了,人见人爱。这时,宋师傅看管得更严了。孩子上学放学时,他干脆搬一把椅子坐在柿树下,威严得不敢有人靠近。孩子们喃喃道:“真小气!”而王师傅正好相反,经孩子们“洗劫”后,树上的果子少了一半,索性让他们拿石子随便砸。
寒露节气后不久,在宋师傅管理的院子东头,一则告示贴在了柿树的护栏上:“明天是星期日,我的柿树开摘啰!有意者可参与采摘,看甜柿子怎样‘蜜’住你们的嘴。”
第二天上午,一些曾偷摘柿子的孩子,早早来到宋师傅的柿树下,他们用宋师傅准备好的采摘钩,小心翼翼地把柿果钩下来,“一个,两个……”还剩几个时,宋师傅发话了:“孩子们,树上剩下的柿果,留给鸟儿们当作过冬的口粮吧!”
柿树下,又大又红的柿子一排排摆开,宋师傅挑了几个最大的,削皮、切开,摆在果盘里让大家品尝,“好甜,好甜!”也有孩子小声说:“要是我们不去摘王爷爷那边的柿果,那满树的柿果也会像这样甜吧!”还有孩子红着脸说:“明年我们不会再偷摘果子了。”
这时,王师傅来了,看着地上又红又大的柿子,说:“老宋头,你赢了!”宋师傅递给他一个柿子:“咱老哥俩有什么赢不赢的,借此给孩子们上一堂课,让他们懂得遵守规矩带来的甜蜜。再让他们学一点果树栽培管理的知识。”说完,两人相视一笑,心照不宣。(乐其)







